蒙台梭利教育迎来发展的“春天”
在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,教师利用教具和给幼儿提供的材料,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,对周围物质进行感知、观察和操作。
自《指南》正式发布之后,传统园通过什么手段来实施这些具体的目标呢?
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部分,对植物学、动物学、地理学、天文学、物理学、人体生理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详细而具体的操作步骤,而且是通过教具感官的让幼儿亲身操作,获得感知的认识,进而发展幼儿形象思维,促进幼儿归类、排序、判断、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。
再比如,数学发展目标中提到“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,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;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、多少、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;能通过事物操作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”等等。这些目标与蒙台梭利教学中的关联教具,如,插座圆柱体、粉红塔、棕色梯、红蓝棒等来发展孩子对物体大小、高矮、排列、数量顺序的练习;数学教具数棒、数字卡片、塞根板、金黄串珠组等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蕴含于具体的教具之中,通过教具让幼儿直观的感知和理解数学,这也是很好的实施《指南》教学建议通过事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。
5.《指南》艺术VS蒙台梭利教育
《指南》中提到,艺术是人类感受美、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,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。是的,成人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艺术之美,应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。
蒙台梭利教育以儿童为中心,尊重儿童,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,帮助孩子自发学习。当我们看到手工制作精细、大小轻重适合幼儿乖巧小手的蒙台梭利教具,身处蒙台梭利教室,是一种美的享受,因为教具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。通过蒙台梭利教具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,也是对于孩子想像力及创造力的提升与培养。
纵观《指南》,凭心而论,《指南》的发布,在当前学前教育问题重重的背景中,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幼儿园“小学化”倾向。“小学化”,剥夺了孩子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,也剥夺了孩子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,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,进而阻碍幼儿大脑发育。幼儿园学习的汉语拼音,在小学3个月即能完成。但是,这样的学习占去了孩子们多少游戏时间?剥夺了孩子多少的童年快乐?
蒙台梭利博士曾说:“教育的目的,在于了解如何协助儿童生命的正常发展。”通过《指南》五个领域与蒙台梭利教育相比较,其实,很多目标及教学建议都与蒙台梭利教育相吻合。而蒙台梭利教育则是对于儿童生命发展的尊重,其成功的教育经验是真正的以幼儿发展为本,时刻跟随孩子的成长脚步。而在蒙台梭利教学中,又可以通过蒙台梭利教具让幼儿直观的感知,这是没有接触过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传统幼儿园可以借鉴的方法。
新形势下,蒙台梭利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,我们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几年,《指南》可操作性目标的实现,蒙台梭利教育的贡献将功不可没,更多蒙台梭利教学法及教具将走进幼儿园,融入幼儿的学习发展当中。
我们将分领域,从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《指南》与蒙台梭利教育的默契性,系列报道《指南》教学目标如何在幼儿园中实施,传统幼儿园又是如何通过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实施《指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