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学习的心态看美国的幼儿教育
长手册》会详细列出小到一日生活安排、大到课程方案的许多具体内容。对幼儿的来园离园规定、一系列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,以及家长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方式等都有写到。手册设计精美而有趣,内容全面而豐富,形式灵活而多样,是家长必学必备的指南。之所以设计得图文并茂、生动有趣,是为了让家长喜欢阅读。
美国幼儿园认为,只有在形式上吸引家长,才可以实现内容上的意义。美国的《家长手册》不是摆设。它有很高的使用率,既有专业指引,又有具体要求。就拿来离园规定来说,他们会在《家长手册》上具体说明:如果迟到会有怎样的惩罚措施,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。除此之外,学费规定也写在《家长手册》上。可以说,美国的《家长手册》就像一个宝典,家长需要对它很熟悉。除了《家长手册》,美国幼儿园的家访工作、对“家长园地”的利用等都表现出美国家长工作的细致、深入、有效。
在家长工作这一项,我们需要向美国学习,不能流于表面,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加深入、有效,让家长了解自己不是教育的旁观者。而是教育的参与者,不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幼儿园。
六、重视幼儿教育的社会
美国幼儿园不仅有我们所知道的教师、助教、保健医生、园长等人员,还有一支专业团队,包括语音治疗师、职业治疗师、社会工作者、家长协调员等。这些专业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,为整个幼儿园提供帮助。比如有的孩子有语言交流障碍。语音治疗师就会通过专业客观的检测,确定孩子的状况。然后针对孩子的状况提供量身定做的干预方案。我们国家的幼儿园,所有的教育任务都放在幼儿教师身上,教师的精力和专业能力毕竟是有限的,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。
如果社会足够重视,为幼儿园提供这样的专业队伍,我们也可以达到美国那样的专业水准。有研究报告指出,当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很严重,美国幼儿园中的职业治疗师就负责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治疗服务,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。现在国内部分地方政府为中小学购买了社工服务,就是由社工机构派社会工作者进驻中小学,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。但是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足,还没有考虑到为幼儿园购买这类服务,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感。
美国的幼儿园教室内积木十分豐富,但在我国很难买到这些积木,我们只好根据美国幼儿园提供的尺寸自己制作,但是自己制作的玩具可能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。即便是有的玩教具能购买到,质量与卫生方面也存在问题。
此外美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都是正规院校毕业,专业基础十分坚实,还经过长时间的实习。而我们的院校学前专业对学生培养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,实习机会也不多。新任教师很难满足幼儿园的要求,幼儿园只能通过大量的职后培训来弥补。然而,这需要大量资金与时间上的投入,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整个社会没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,幼儿教师没有社会地位。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不高。
总的来说,此次美国康州之旅让我对美国的幼儿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。通过对比两国幼儿园的相似与差异,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。